DIN是德國的標準化主管機關,作為全國性標準化機構參加國際和區域的非政府性標準化機構。 DIN是一個經注冊的私立協會,大約有6000個工業公司和組織為其會員。設有123個標準委員會和3655個工作委員會。DIN于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由DIN和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 工委員會。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 (CENELEC)和國際標準實踐聯合會(IFAN)的積極參加國。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是德國最大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標準化民間機構。成立于1917年?偛吭O在首都柏林。1917年5月18日,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在柏林皇家制造局召開會議, 決定成立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其任務是制定VDI規則。同年7月,標準委員會建議將各工業協會制定的標準與德國工程師協會標準合并,通稱為德國工業標準(DIN)。1917年12月22日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改組為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NDI)。該委員會鑒于其標準化活動早已超越了工業領域,遂于1926年11月6日改名為德國標準委員會(DN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6-- 1945),該委員會停止活動。1946年10月經四國管制委員會同意,德國標準委員會曾作為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雙方代表組成的機構在全德境內開展工作。1954年民主德國標準化局成立,德國標準委員會就成了聯邦德國的標準化機構,但在民主德國境內仍設有辦事機構,直到1961年才撤銷。 1968年民主德國宣布退出 DIN。自此以后 ,DIN的活動僅限于聯邦德國和西柏林。 1975年5月 21日德國標準委員會改為現稱。同年 6月 5日 DIN與聯邦政府簽訂一項協議:聯邦政府承認 DIN是聯邦德國和西柏林的標準化主管機構,并代表德國參加非政府性的國際和區域標準化機構。 DIN與歐洲標準CEN和國際標準ISO的關系 德國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sation)的18個成員國之一,DIN在CE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CEN中有三分之一的技術委員會秘書國由德國擔任。DIN在制、修訂標準時不斷考慮到國際上和歐洲的動向,所以其經營的標準化項目數量也是逐年變化。在1984年DIN的標準化項目中有5%是國際標準化項目,12%是歐洲標準化項目,83%純粹是本國國家標準,到1994年國際標準化和純德國標準化部分各占25%,而歐洲標準化部分則為50%。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歐洲標準ENS(Europaeische Norms)已被德國采用作為新的DIN EN標準而取代了原來的DIN標準,如德國現有200多個鋼鐵產品標準中有近一半采用了歐洲標準,預計再過5~6年歐洲標準ENS將達到20,000個,這意味著23000個DIN標準中有20,000個是經過歐洲協調好的。 在歐洲標準CEN表決通過時,采用加權票計數,德國擁有10票,是CEN成員國中擁有加權票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德國德萊奇集團分別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DIN組織的成員之一。 由于1991年維也納協定的簽訂確定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sation)和CEN之間的技術合作關系和合作內容,作為在CEN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德國當然不容置疑地也在國際標準化中起著重要作用。DIN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組織IEC 兩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積極支持者,在幾百個技術委員會中,由它承擔秘書國的約占15%,在ISO和IEC標準中有不少是DIN推薦的,隨著歐洲標準不斷采用國際標準,也推進了DIN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工作。 風冷鼠籠式轉子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形式、帶滾動軸承;外形尺寸 的標準 |